赵永厚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欢迎您!

神志病简介

时间:2022-10-03 18:17

       中医神志病学是运用中医理论研究神、志本质及神志异常疾病,探寻神志生理、病理机制及神志异常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它是在深入挖掘传统“五神、五志”理论的基础上,与现代精神病学、心理学、心身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相比较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中医神志病学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及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中医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脑-脏腑-神志理论为主导思想,系统研究人体神志生理、病理和神志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
       神的活动在《黄帝内经》中以“五神”和“五志”来表述,而“五神”和“五志”分属于五脏,故《素问·宣明五气》有“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之“五脏神”理论的记载,并将魂、神、意、魄、志统称为五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按照五行学说与五脏相配属,成为五种情志,即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形成了“五脏神”理论。神志是机体在生长发育及其与外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功能活动,其以脏腑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是脏腑精气对外界的应激反应,是脑、脏腑、经络及形体官窍功能活动协调整合的结果,具体可表现为情绪、感觉、感情、意识、思维、意志、记忆、认知、智力、语言、行为等。神志是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其建立在五行学说基础之上,从而使得脑神与五神、五志、脏腑、形窍等构成了生理、病理相互影响的网络系统。基于神志特殊的生理功能和表现形式,必然在病理上体现出特有的疾病,并具有独特的证候特征和发病规律,其诊疗方法也必然独具特色,从而成为中医神志病学的研究主体。
       所谓神志病是指在六淫外邪、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及外伤等各种因素作用下,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受扰,气血津液变动,引起脑神功能失常,导致各种神志异常而神志功能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具体而言,既包括脏腑-脑神功能失调,又包括受突然的或持续的恶性情志刺激而导致的以神志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如癫病、狂病、郁病等,现代医学之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癫痫病等精神、心理疾病及其他疾病中出现的精神症状性疾病多从此辨治;也包括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过程中,其发病或病理机转与神志变动有着密切关系的内、外、妇、儿等其他系统疾病,现代医学之心身类疾病多从此辨治。可见,神志病基本涵盖了现代医学的精神、心理、心身疾病及神志因素有关的其他类疾病。
       中医学以“神志”变化来展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要与人的情感活动、认知活动、人格因素等相关联,是现代医学精神障碍及心理障碍的整合体。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科的分化,中医神志病学逐渐从中医内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中医神志病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神志生理、病理机制,神志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各种神志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辨治规律。